2020珠峰高程测量,世界第一高峰是长高了?还是变矮了?
登顶!测高!5月27日11时整,8名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珠峰,立起觇标。不过,珠峰精确新数据大概需要2到3个月时间才能公布。我们一起期待谜底揭晓吧!
将目光放到珠峰数千公里之外的山东青岛,在观象山上,有一座小石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,它造型别致却十分神秘,没有挂牌,大门紧锁,外层雕花石柱合围,内层绿色栅栏保护。除了偶尔有工作人员开门检查外,不向公众开放。
它里面装载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的起算点——水准原点。水准原点为什么不是“零”?为何选在青岛观象山?能够成为唯一的测量标志?且听记者为您讲述水准原点的来历、特殊价值以及观象山的故事。
一、山高万仞,源自何处?
青岛观象山,是中国大地山川身高测量的起点,也是珠峰的起测点。
观象山上的石屋,面积不大,却是中国永久性水准原点,而且是独一无二的。石屋里面的旱井下镶嵌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拳头大小、浑圆的玛瑙,点位有18厘米长,这里,就是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”。
何为水准原点?就是水准测量传递海拔高程的基准点,通俗地讲,就是山川的海拔高度从这里开始算。
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给记者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:小朋友量身高需要一面墙,上面有刻画的横线,最初设定的那个横线比如50厘米,就是以后身高的起算点,成为一个测量标志,也就是水准原点。
这个水准原点是怎么来的?
早在1952年,国家测绘部门就专门对沿海一些验潮站高程基准点进行调查,筹建一个国家水准原点,而建于1898年的青岛验潮站,因为多年来的潮汐观测数据和经1950年改造后增设自动验潮仪,在众多海域中胜出。
石屋中标记的水准原点是海拔72.26米,也就说,从这里起算的海拔总数需要减掉72.26米,才能得出实际海拔高度。
那么,水准原点为何不从零开始算呢?
张志华院长解释说,国家规定以黄海海平面作为高度起算标准,也就是说零是从黄海海平面取的。
“咱们住在海边的都知道,海水有潮起潮落,青岛有典型的半日潮,每天、每个月都不一样,有时还有天文大潮和低潮,一直在变化,所以需要验潮。专业人员到海边,根据每天的潮汐情况做连续的记录,算出一天的平均,一个月的平均,一年的平均,至少要达到一个潮汐周期,大约是19年,满足了这些条件变化,才能找到一个很稳定的平均海水面,也就是零”。
如此不稳定的“零”是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为起算点的,需要找到一个陆地稳定点,于是观象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。
观象台有成熟的天文、地磁、地震检测技术和数据,观象山有稳定的花岗岩基岩,可谓天时加地利,所以,1954年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定位于观象山,由1个原点2个附点3个参考点构成水准原点网。
1957年,确定了黄海高程系,采用的是青岛大港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检测数据,高度为72.289米。
由于当时验潮时间长度不够一个潮汐周期,1987年重新使用了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资料,确定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72.26米,从那时开始全国使用至今。
作为所有测量高程成果的初始起算点,珠峰远在数千公里之外,要想获得精确数字,测绘人员必须徒步行走、分段测量,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,反复观测,累计步行超过了1.2万公里,才能将高程传递到目的地,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。
二、选在观象山有这些理由
水准原点为何选在观象山?在张志华看来,主要有四个原因:
1、首先是地质结构,有专家曾经说过,青岛尤其是老城区坐落在一整块花岗岩上,而且中间没有断裂带,地质结构非常稳定,没有地震和自然灾害。
中国沿海从鸭绿江口一直到广西云南一带整个海岸线,青岛也是不太多的几个非常稳定的地区之一,所以把水准原点放在青岛更有价值。
2、青岛地处中纬度地区,位于从南到北大致居中的位置,把这个点放在青岛,更便于海拔高程传递到全国去。
3、青岛是最早开展现代科学研究的城市之一,中国最早的现代气象观测在青岛,最早参加国际测量活动的万国经度测量就在观象山上。
国内原来有个说法,百分之七十的海洋科学家在青岛,包含潮汐、气象、天文等科学家以及大量的科学活动都在青岛,加上观象山很稳定、安静,便于保存,离海边又不远。
4、青岛海域具有典型的半日潮汐,验潮站所在的胶州湾海面稳定,便于验潮也是一个原因。
因此,国家的水准原点选在了观象山。
三、青岛下水道不堵,就因为水准原点
水准原点的应用很广泛,比如大家知道的南水北调,很多工程从不同的省市同时施工,多年来背靠背地干,这就需要事先有一个统一的海拔高度标准,没有这个原点,各省各地的标准不一样,水往低处流,若不准确计算,水就流不过来。
再比如像高铁,也是分段施工,而且精度要求极高,一段一段的桥梁最后连接到一起通车,分毫不差,都和统一的高程有密切关系。
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,老百姓盖房子建筑打桩,楼盘建设的高度和距离,都需要统一的高度标准。再大的像火箭卫星发射等,也都有严格的统一的高程起算点。
而且水准原点在科学研究领域价值也非常大,大家都知道气候变暖,海平面上升,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,海平面到底升了多少,和水准原点比较,就可以判断了。
甚至地震预报,全世界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,就是在水准原点的基础上,进行大的断面带之间严格的连续观测,来判断出它的加速情况,做出中长期预报,所以水准原点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。
高程和每个公众的生活都密切相关,只是我们有时候感受不到而已。
青岛下水道为什么不堵?除了下水道管道粗,能跑汽车,而且是鸭蛋形等原因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与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准测量技术,比如坡度高度的计算有关。
青岛老城区早期建设下水道时运用的坡度高程最准,不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,因为倒灌的原因是坡度算错了,青岛下水道设计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上,与水准原点在青岛当然关系密切。
除了观象山观象台石头屋这个水准原点,还有其他辅助的测量点做保障吗?张志华院长说,高度测量有一套科学的办法,除了这个原点以外,观象山周边一带还有两个附点、三个参考点作为组成部分,起到多重保险的作用。
每过四年都有专业的队伍进行测量核算,即使万一某一个点被破坏,其他的点也可以作为测量标准。
“在这里我要通过媒体呼吁一下,咱们国家对测量标志保护立了法,测量标志保护极其重要,一旦损坏往往是不可弥补的。”
青岛市测量标志除了这六个点以外,在各个山头上都有和水准原点相关的测量标志,市民可以注意一下山顶上的三脚架钢标,那就是测量标志。
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,测量标志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。我们一定要加强测量标志保护,这是青岛的一种荣誉,也是公民的一种责任。
水准原点测量标志是智慧城市的基础,是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基础,也是城市的数字底座,非常重要。
十几年前国务院统一安排的对全国名山大川的高度进行统一测绘,张志华参与了青岛崂山海拔高度的测量,崂山是中国沿海第一高峰,最高点海拔1132.7米,都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起算的。
其实,德国侵占时期就测量过崂山,遗憾的是当时的测量点已被破坏,所以百年后我们无法判断崂山是长了还是落了。